- 〈遼寧采風行〉鋼都鞍山 瀋大經濟帶重要支點
-
-
- 圖文:記者蔣謙正
- 2016-12-26
-
-
-
- ↑台灣中南部媒體遼寧采風團參訪「鞍鋼」博物館。
- ↑中國大陸最大的鋼鐵生產和銷售企業─「鞍鋼」博物館全景。
台灣中南部媒體遼寧采風之旅,十一月二、三日分別參訪「鋼都」鞍山千山、玉佛寺及鞍鋼博物館、《鞍山日報》社等地。團員們對於鞍鋼的宏偉建築與量產,以及玉佛寺大玉佛像的雄偉壯觀,留下深刻印象。
鞍山市地處遼東半島中部,是中國大陸最大的鋼鐵工業基地,有「鋼都」之稱,是遼寧省省轄市、遼寧省第三大城市,因市區南部一座形似馬鞍的山峰而得名。
鞍山地處環渤海經濟區腹地,位於瀋大黃金經濟帶的重要支點,是遼寧中部城市群與遼東半島開放區的重要連接帶。因盛產岫玉,又有「中國玉都」之稱。
↑毛澤東批示的鞍鋼憲法手稿。鞍鋼憲法 建立新管理制度
在采風團參訪鞍鋼博物館時,團員們對於館內陳列的「鞍鋼憲法」及毛澤東批示的手稿頗感興趣。
一九六○年三月,毛澤東在中共中央批轉《鞍山市委關於工業戰線上的技術革新和技術革命運動開展情況的報告》的批示中,以蘇聯經濟為鑒戒,對大陸的社會主義企業的管理工作做了科學的總結,強調要實行民主管理,實行幹部參加勞動、工人參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規章制度,工人群眾、領導幹部和技術員三結合,即「兩參一改三結合」的制度。
一九六一年制定的「工業七十條」,正式確認這個管理制度,並建立中共黨委領導下的職工代表大會制度,使之成為擴大企業民主,吸引廣大職工參加管理、監督行政,克服官僚主義的形式。當時,毛澤東把「兩參一改三結合」的管理制度稱之為「鞍鋼憲法」,使之與蘇聯的「馬鋼憲法」(指以馬格尼托哥爾斯克冶金聯合工廠經驗為代表的蘇聯一長制管理方法)相對立。
毛澤東寫的批示說:「鞍鋼是全國第一個最大的企業,過去他們認為這個企業是現代化的了,用不著再有所謂技術革命,更反對大搞群眾運動,反對兩參一改三結合的方針,反對政治掛帥,只信任少數人冷冷清清的去幹。許多人主張一長制,反對黨委領導下的廠長負責制,認為馬鋼憲法(蘇聯一個大鋼廠的一套權威性的辦法)是神聖不可侵犯的。現在這個報告,不是馬鋼憲法那一套,而是創造了一個鞍鋼憲法。鞍鋼憲法在遠東、在中國出現了。」他指示要求大中企業,一切大城市都要把它當作一個學習檔,有領導地實行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城鄉經濟技術革命運動。
采風團也前往《鞍山日報》社參訪,共同探討報業發展。采風團對《鞍山日報》和《千山晚報》的辦報理念和發展歷程進行深入了解,並詳細地詢問了《千華網》的發展情況。隨後進行了座談,《鞍山日報》社與采風團就傳統媒體如何轉型?交換經驗進行交流。
采風團的媒體同行對《鞍山日報》社的經驗和做法給予高度評價,雙方將再加強交流合作。
↑采風團參訪「鞍鋼」博物館。
鞍鋼 大陸鋼鐵工業搖籃鞍鋼於一九九七年五月八日由鞍山鋼鐵集團公司獨家發起設立,並於一九九七年分別在香港聯交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
鞍鋼是大陸最大的鋼鐵生產和銷售企業之一,擁有燒結、焦化、煉鐵、煉鋼、軋鋼等完整的鋼鐵生產流程及配套設施,主要產品涵蓋了熱軋板、冷軋板、鍍鋅板及彩塗板、中厚板、大型材、線材、無縫鋼管、冷軋矽鋼等。
鞍鋼汽車板、家電板、集裝箱板、造船板、高速重軌等產品,在大陸居於主要地位,產品廣泛應用於鐵路、造船、汽車、家電、石油化工、電力等領域。
在各類航空、航太、航海、核工業等高科技尖端設備模擬模型,也與鞍鋼產品相互呼應,顯示鞍鋼產品的包羅萬象。一九四九至二○○九年,鞍鋼累計上繳利稅一千三百多億元,相當於大陸對鞍鋼投入的二十四倍;累計生產鐵三點九六億噸,鋼四點零一億噸,鋼材二點九六億噸。多年來,鞍鋼向社會和企業、機構捐助大量的資金和物資。廣大職工無私奉獻,為鞍鋼恢復生產、加快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鞍鋼既是特大型鋼鐵聯合企業的名稱,更是享譽大陸和世界的響亮品牌。在這個品牌之下,創造了諸多自豪的「第一」,矗立起大陸的鋼鐵脊梁,輸出了源源不斷的鋼鐵精品。
包括「神舟火箭」的模型,其中助推器、箭身、整流罩、逃逸塔等,都使用了鞍鋼的鋼材。另外,BMW汽車整個車身鋼板也出自鞍鋼,優質的產品和服務成為BMW汽車市場份額第一鋼材供應商。重慶朝天門大橋是世界上跨徑最大的拱橋,採用鞍鋼橋梁用鋼;鞍鋼橋梁用鋼生產和產品品質水準,已經躋身世界前茅。
鞍鋼戰略合作夥伴LOGO牆,是鞍鋼品牌戰略和國際發展戰略的實力展現;鞍鋼的品牌不僅是實力的象徵,更是智慧的化身。充滿智慧的鞍鋼人,讓鞍鋼品牌充滿靈氣;放飛夢想的鞍鋼人,讓鞍鋼品牌綻放異彩。
創新,在鞍鋼有光榮的傳統,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從恢復時期開始,一代又一代鞍鋼人承前啟後、繼往開來,始終堅守創新傳統,光大創新精神,為實現「鋼鐵強國」夙願而奮鬥。
一九五○年代,群眾性的技術革新、技術革命和合理化建議熱潮,在鞍鋼一浪高過一浪,引發大陸全國性的「兩革一化」運動蓬勃興起。大陸技術革新能手王崇倫、張明山,成為工業展現廣大職工群眾學習的楷模,帶動了一大批能工巧匠在全國範圍內開展技術攻關和技術協作,為大陸工業化建設做出重大貢獻。
一九五○年代鞍鋼職工在技術革新中用過的工具,印證了鞍鋼工人階級自製專用工具,解決生產難題的創新傳統。一九七八年九月十八日,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前夕,大陸「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視察鞍鋼,指出鞍鋼要用先進技術和管理方法改造企業,為處在歷史轉折關頭的鞍鋼指明了未來發展的方向。
大陸改革開放以來,鞍鋼立足自主改革創新,實現了舊貌換新顏,逐步探索出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技術改造之路。淘汰落後的平爐,實現現代化全轉爐;淘汰落後的模鑄和初軋工藝,實現現代化全連鑄。創新,充分展現了鞍鋼廣大職工的高度熱情和聰明才智;創新,為鞍鋼的持續發展注入了強大的生機與無限活力。
鞍鋼是「新中國」第一個恢復建設的大型鋼鐵聯合企業,也是最早建成的鋼鐵生產基地,被譽為「中國鋼鐵工業的搖籃」。從二十世紀五○年代起,鞍鋼先後向大陸各地輸送鋼鐵建設人才十二萬五千三百七十九人,其中僅冶金工廠就選調了五萬多人。
值得一提的是,鞍鋼和武鋼第一爐鐵水,均由大陸勞動模範李鳳恩親自操作,多次受到毛澤東等大陸領導人的接見。鞍鋼人的足跡遍布大陸各地,像一顆顆種子撒在塞北草原、江南水鄉、西南邊陲、東北大地,生根、開花、結果,為發展大陸的鋼鐵事業做出巨大貢獻。
↑采風團參訪鞍山「玉佛寺」。
↑鞍山「千山」風景區。千山東北明珠 玉佛寺金碧輝煌
鞍山千山是大陸國家四A級旅遊景區,又稱積翠山、千華山、千頂山、千朵蓮花山,位於遼寧省鞍山市東南十七公里處,總面積四十四平方公里,素有「東北明珠」之稱,為大陸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鞍山玉佛寺是大陸國家首批四A級旅遊景區─玉佛寺風景區,位於遼寧省鞍山市區東部,占地十萬平方米,三面環山、一面臨水,背倚風光秀麗的東山風景區,由玉佛閣、玉帶橋、三洞式山門、荷花池、花果島等各具特色、風格迥異的建築組成,互相映襯,相得益彰。三塊御路雕有九條龍,含有「九龍捧聖」之意。
↑玉佛寺大玉佛雄渾壯觀,玉石王雕刻成的佛像高近八米、重達二百六十多噸。玉佛寺主體建築「玉佛閣」高三十三米,有佛教三十三重天之意;至吻高三十五點二米,是大陸最高的古典式建築之一。閣寬六十六米、進深五十八米,運用雙層重簷歇山式結構,簷上有簷,蓋紅色琉璃瓦,顯得層次分明、雄渾壯觀。大型藻井上刻有二十四K貼金九龍護寶珠圖,共用去黃金一百二十兩。在華燈映照下,金碧輝煌,玉佛閣的裝飾布局充滿宗教文化濃郁的氛圍。藻井四角高懸著四盞蓮花寶燈,上面鑲嵌著上萬顆水晶寶珠,三朵蓮花層次分明,渲染著莊嚴而又高雅的境界。
坐落在玉佛閣內的玉佛是由一九六○年發現於玉鄉—鞍山岫岩縣的高七點九五米、寬六點八八米、厚四點一米、重達二百六十點七六噸的玉石王雕刻而成,正面為釋迦牟尼佛,背面為渡海觀世音菩薩。
一九九七年十一月,玉佛以其規模宏大、色彩斑斕、潤澤明麗而榮膺「世界金氏紀錄之最」,堪稱以稀世珍寶創造的人間奇蹟。
- 慶尚北道 韓國文化代表(2018/04/22)
- 西湖渡假村 賞桐花雪(2018/04/23)
- 新竹小旅行 從傳統玩出「新」趣味(2018/04/23)
- 西湖渡假村賞桐花 體驗浪漫(2018/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