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聞評彈 〉你大可費力把事拖,我則是老神在又在
-
-
- 本報記者/葛賢報導
- 2018-02-10
-
-
-
區區在下說新聞的,為文不尚奇癖冷峻之美,而在於風楮觸物,搖落不偶之感。今日談說新聞,無意「費力把事拖」,而想先援勾一段小引:當代作家端木蕻良所作小說《曹雪芹》,提到一首「讖詩」:「林畔池邊總關情,白鵝不羨鴨色青。櫻花開後三春景,舴艋傳來載月聲。」
上述小引引出的「讖詩」,詩眼在「舴艋」二字,其典出宋代詞人李清照〈武陵春〉下片:「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是以「舴艋傳來載月聲」,舴艋舟在雙溪載月行,槳聲映現不出一星燈火,卻劃破水面上的月影,恐就更載不動愁上之愁了。
在下說新聞的,引出「舴艋傳來載月聲」一句,無非是想由槳之上下搖動,搖上指向美國,搖下指向台灣,評彈「費力把事拖」究係為何?美國到底如何卯起勁來拖延事情?台灣又能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把事情拖住嗎?這得從什麼是「費力把事拖」說起,因為「費力把事拖」已成美國國會最吸引世人目光、也是最讓人側目而視的風景。
話說美國華盛頓國會山莊眾議院,日前又出現一起「費力把事拖」事例:少數的民主黨領袖蘭希.裴洛西,於當地時間七日上午十時四分取得發言機會,滔滔不絕的發表演說,直到下午六時十一分才告一段落,足足講了八小時七分鐘。下月將過七十八歲生日的她,按照規定進行沒有中斷的演說時,不能離開發言台、不能進食、不能如廁、不能坐下來,只能喝水;更令人矚目的是她當時穿著四吋高跟鞋。
裴洛西使勁「費力把事拖」,打破了保持一百零八年的最長紀錄,其目的是要促使多數的共和黨籍眾院議長保羅.萊恩儘速立法,為歐巴馬總統時代訂定、於去年九月被川普總統簽署終結的《童年抵達者暫緩驅逐辦法(DACA)》,以避免所謂的「追夢人」在三月五日大限屆臨後,每天約有一千名人被遞解出境。
凡有所欲,必有所求。裴洛西使出「費力把事拖」這一招,目的在於改變川普驅逐滯美「追夢人」的政策,但得看國會的態度。她老人家「費力把事拖」,其實出自參議院章程,既缺少對發言內容或時間長度的限制,又沒有終止發言的規定,參議員隨時可以運用,後來眾議院少數黨領袖也可以如法炮製。
「費力把事拖」的英文名詞filibuster,意為「冗長辯論」。filibuster由西班牙語filibustero(海盜或劫掠者)演變而來。國會居於劣勢的一小部分或單一議員,用以達到癱瘓議事、阻擾投票,迫使占優勢的一方做出讓步的策略。香港譯為「拉布」,台灣則音譯為「費力把事拖」。
在美國國會史上,「費力把事拖」策略首見於一八五一年。「費力把事拖」拖得最久的是一九五七年,參議院辯論「民權法案」時,來自南卡羅來納州的瑟蒙德發表了長達二十四小時十八分鐘的馬拉松式演說,迄今無人打破這項紀錄。不過,歷來卻不乏拖出結果的前例。
美國參議院全院席次為一百席。按照以往規定,在一百名參議員中如能獲得六十名同意,即可啟動「中斷費力把事拖」程序,但參議院多數黨議員往往不到六十人,無法將「費力把事拖」卡掉。流風所及,加拿大、南韓、馬來西亞、西班牙、香港都曾仿而行之;台灣少數黨也曾有意透過「費力把事拖」阻擾民進黨團橫行霸道、為所欲為。
在下說新聞的,雖無意「費力把事拖」,但在此已拖之久矣!且將視角移出美國切入台灣。現今台灣國會如有少數黨想仿傚美國「費力把事拖」,必然卡在《立法院議事規則》第三十條規定,「委員發言之時間,由主席於發言前宣告之。超過前項時間者,主席得中止其發言」。
曾有時力及國民黨立委試圖用一直講、一直講的方式「費力把事拖」,卻有民進黨立委用一直拖、一直拖的手段「拖離發言台」;美國民主的天真對應台灣民主的霸道,台灣國會議員想要東施效顰,休想!
熱門新聞 - 新聞評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