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無表情誤認中風 原來是顏面神經麻痺
-
-
-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 2017-03-19
-
-
-
李太太在一次重感冒後,某天晚上忽然感覺右側臉部刺痛與燒灼感,隔天醒來竟發覺臉部半側沒有表情,而且嘴角歪斜流口水,以為自己中風了,看完醫生之後被告知是得了顏面神經麻痺,病發後1週為治療黃金時期。
振興醫院復健醫學部物理治療師林永章表示,造成顏面神經麻痺的確切原因不明,應和病毒感染有關,病人常在經歷感冒、騎機車時吹冷風,或從炎熱室外回到室內後立即沖涼,突然造成顏面神經麻痺,其症狀為受傷側的臉部肌肉癱瘓、眼睛無法閉合、無法皺眉頭、易流眼淚、流口水,及吞嚥和味覺功能受損。
在治療上,顏面神經麻痺病發後1星期為治療黃金時期,物理治療大致包含:熱敷或紅內線治療儀、肌肉電刺激、按摩、臉部運動等4種。
除了尋求物理治療幫助外,在家自我練習與生活作息改善也是相當重要。
林永章建議臉部表情運動,用力緊密雙眼,用力皺起眉毛、皺起鼻子、抬起眉毛直到額頭出現皺紋為止,吸緊雙頰作吸氣貌,笑開來並露出牙齒,翹起嘴唇,嘴角上揚往左耳方向移動然後右邊亦同,以上表情運動都應重複10次,每次維持5秒鐘,一天最好進行3至4回,可對著鏡子練習,藉由視覺回饋方式達到事半功倍效果;除此之外,日常生活也可藉由嚼口香糖、吹紙片等簡單活動來訓練嘴唇功能。
林永章表示,麻痺的肌肉很容易會變得僵硬、萎縮,除了靠物理治療師按摩外,在家適度按摩也可以延續療效,減緩肌肉萎縮與僵硬時間,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有助於受傷神經組織復原。
按摩方法,其實用一般女性習慣的簡易美容按摩就有很大效益,或是可以簡單用手指指尖以旋轉按摩肌肉的方式,由額頭往下巴輕輕按揉臉部各處;或以較大力道按壓臉部痠痛點60-90秒,亦有放鬆臉部肌肉和促進血液循環之功用。
此外,良好生活作息對於受傷組織恢復有益,所以應避免熬夜,適量營養攝取如維他命B群,可幫助神經細胞修復,均衡飲食,減少辛辣物、酒精及咖啡因刺激。若因為眼瞼肌肉麻痺使得眼睛無法閉合,容易引起乾眼症或是角膜受損,可以隨身攜帶人工淚液或生理食鹽水保持滋潤,睡覺時也可帶上眼罩保護。
- 胰島素幫浦注射 穩控血糖(2018/04/18)
- 泡菜二氧化硫擬鬆綁 立委憂食安(2018/04/18)
- 疾管署:麻疹疫苗 施打2週後保護力最好(2018/04/21)
- 控管麻疹疫情 桃機每日消毒(2018/04/19)
- 成醫週六將停診 各大醫院未跟進(2018/04/18)
- 減輕膝蓋不適 遶境行頭不可少(2018/04/20)
- 勞動部:職災給付 從寬認定(2018/04/20)
- 年逾55歲者當心 暈眩潛藏危機(2018/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