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寰宇視窗 〉美國經濟整合受阻 台灣反中怎麼走?
-
-
- 林建山
- 2016-09-15
-
-
-
日前,德法兩國同聲宣告,美國與歐盟「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定」(TTIP)談判破局,加上「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迄未獲美日兩國國會同意而懸宕難決,顯示任期所剩不多的歐巴馬歐亞戰略布局政策,正面臨嚴肅挑戰,甚至根本再也難以成局。
這一全新局勢發展,對於蔡英文政府為了反中仇中所欲積極推動參與TPP及新南向政策,以及台灣與東南亞國家產業經濟合作發展策略,都造成莫大衝擊與挑戰。
TPP與TTIP創導及核心主導國家的美國,最近諸多方面都受挫折。儘管近日白宮發言人猶然信誓旦旦強調,年底之前歐巴馬簽字實施TPP應無問題,但要在歐巴馬任期最後幾個月內,由國會通過這兩項法案的可能性已極度降低。一旦美國不獲核備而退出其主導性角色,則已簽署TPP的十餘國應如何自處?勢必成為困窘當前亞太區域整合新課題。
TPP原本是希拉蕊初任國務卿訪問非洲,看到整個非洲大陸特色資源經濟權已絕大多數落入中國大陸手中,因此向歐巴馬獻策所創導,歐巴馬亦即採行並視為最重要的對外經濟治國願景,也是圍堵中國崛起擴張的關鍵策略。
不意希拉蕊為爭取大選勝利,竟拿香跟拜應和共和黨候選人川普主張,一起表明反對TPP。不過,最近預測認為,歐巴馬不無最終動用總統行政命令,強勢簽署TPP成案之可能,使無論川普或希拉蕊當選下任總統,都非得賡續執行TPP不可。這當然也是今天其他完簽國家的最大寄望所在。
另一方面,根據歷史經驗,美國總統選前的主張與選後的實際作為,往往出入極大,甚至會有截然相反作法出現。原因是,美國「國家利益最大化」,才是真正決定美國總統實際治國作為的最高原則。川普或希拉蕊在當下情勢中,為了「騙取選票」的聲言立場,一旦在其當選掌政之後,情勢還是會改變的。
因為,TPP計畫自始就是美國用來抑制大陸擴張,圍堵大陸向外發展以延伸赤色勢力的重要經濟戰略手段,當然有必要與美國既有的其他政治圍堵、軍事圍堵、外交圍堵、文化社會圍堵來相呼應、相配合。對抗打擊「第一敵人」中國大陸,應該是當前美國兩黨共識的「第一優先國家利益」,在可預見未來,應該不致改變。
倘若美國不簽署TPP,則既已完簽的國家是否會集體轉進參與由大陸主導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呢?答案應該是否定的;倘若美國退出主導權之後,大陸會否取代美國位置,來領導TPP呢?答案應該也是否定的。因為,至少日本不會放棄瓜代美國地位機會,更加上大陸加入TPP究竟可以取得什麼好處?更何況,依大陸現階段條件,應該要緊緊守好好的是已在RCEP所建立、取得的領袖地位,根本毋須急於在此時跟進TPP,馬上提前做到「經濟大自由」與「市場大開放」的地步。
有一個極大可能的新發展是,既已完簽TPP的國家或也可考慮以「集體包裹申請」方式,加入也算是美國主導的TTIP,同樣可以取得比現行TPP更有前瞻性與發展性的國家利益!因此,蔡政府處心積慮想背棄RCEP而爭取參加TPP的夢幻,還不到完全破滅的地步。
(作者為環球經濟社社長)
- 〈 寰宇視窗 〉美國大選,男一與女二的鬧劇?(2016/10/20)
- 〈 寰宇視窗 〉看朴槿惠被彈劾下台後的南韓時局(2017/03/16)
- 處理黨產:時空有別怎能效東德之顰?(2016/07/07)
- 〈 寰宇視窗 〉新南向 既沒門又無路的空心政策(2016/08/25)
- 朝鮮半島終須一戰?(2016/02/20)
- 安倍晉三的刀難磨、菊已萎(2016/02/25)
- 高齡者再就業決策典範(2016/03/03)
- 川普的領帶(2016/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