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賀奇美藝術獎三十週年慶
-
-
- 潘元石 (作者為奇美博物館前館長)
- 2018-06-24
-
-
-
今年是奇美藝術獎三十週年慶,二十七日將在該館擴大舉辦頒獎典禮,特別邀請歷屆得獎者回來參與屬於自己慶典的歡樂日子,屆時這些得獎者將聚集一堂,共同慶賀這個時刻,並聆聽這屆得獎者演奏和觀賞美術作品展出。
回想三十年前,奇美文化基金會創辦人許文龍在企業經營有成之年,本著「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理念,在公司創立了基金會,大力推展醫療和社會公益活動。在藝術文化回饋方面,許創辦人有一遠景,那就是三十年後將蓋一座博物館,為台灣民眾帶來更多更廣泛的藝術觀賞殿堂。
當時最迫切又有效可行的工作,就是創立藝術人才培訓獎勵專案,獎勵年輕的藝術學生,繼續往藝術發展的途徑前進,這項獎項不同於國家文藝獎或吳三連文藝獎等頒證已受社會肯定且有成就的藝術家為對象。當時奇美前往文建會美術科拜訪黃才郎科長,參閱各國相關資料,擬定了奇美藝術人才培訓的方案,以獎勵有心向藝術發展的年輕人,並採用年齡限制方式,美術方面獎勵三十歲以下,音樂方面則是獎勵到二十四歲為止。
這項方案徵求了很多專家學者的意見,均共同認定可行,才公開頒布實施規則。許創辦人以很慎重負責的態度,有心推行獎勵方案,並希望政府公部門合作辦理,於一九八八年十一月請當時文建會主委郭為藩蒞臨台南奇美公司共同商討。郭主委是很謹慎的學者,他認為地點在私人公司不妥,而改在天下飯店商討。許創辦人把推行專案之構想和決心向郭主委稟告,郭主委當場對許創辦人回饋與拓展藝術的用心,表示讚佩和感謝之意。但也向許創辦人表示,他剛到文建會就職,還不完全明白內部組織或規範,不適合正式用文建會名義與私人企業合作方案,但私底下會全力配合推動,甚至可以和其他同仁做參謀,並表達會隨時留心關懷之意。
許創辦人也表示,他了解身為國家公務員的立場,但很感謝郭主委從台北來到台南,盼望今後多提攜與肯定。如今三十年來在美術方面,培育了許多優秀人才,如郭博州現為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主任,李足新為新竹教育大學美術系主任,朱有意再度受到廖繼春獎肯定,陳啟春則任南部最大畫會理事長。
音樂方面,也培育了許多國際聞名的傑出音樂人才,如去年得到蘇聯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大賽第一名的曾宇謙,奇美特地將館內收藏的Giuseppe Guarneri Del Gesu 1732 ex-Tarisio小提琴,讓他帶往現場比賽,讓評審委員大開眼界,目睹了久聞其名的提琴。
後天舉行的奇美藝術獎頒獎盛會,將有多位在國際藝壇上享有名望歷屆得獎者到場。三十年來,許創辦人主持頒獎從未缺席,其致詞都會強調:一、要感謝父母,在你們學習成長歷程中,為你們付出無比的心血,幼時幫你們帶琴,風雨無阻地接送,甚至貸款送你們到國外學習。好友王再添畫家為其女兒玉雯學理論作曲,每週六開車送玉雯到台北拜訪名師,三更半夜才回到家,備極辛苦毫無怨言。二、你們領到獎金,把它當作奇美借給你們,但不必還,懂得日後你們在藝術界有成就時,用同樣的心理,回饋社會並提攜後輩學弟妹們。
許創辦人九十一歲高齡,記得去年還坐輪椅參加,已拿不動銅製的獎座,但其推展藝術發展的心意是永遠不變的。今後奇美將本著創辦初衷,繼續往前邁進,培育更多優秀的藝術人才。
熱門新聞 - 南方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