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南方觀點 〉《鯤聲報》見證老台南 盼有出土之日
-
-
- 王雅儀
- 2016-12-06
-
-
-
網路時代的來臨,使平面媒體受到極大衝擊,甚至因不敵數位媒體而逐漸式微。然而縱觀府城報業發展,其實是相當蓬勃的,除了日治時期有《台南新報》、《三六九小報》、戰後初期有《商工經濟日報》、《興台日報》(後改《興台新報》)、《中華日報》、《成功晚報》外,尚有一份《鯤聲報》。
《鯤聲報》創刊於民國三十四年十二月一日,至民國四十二年底休刊,目前所見僅有台灣圖書館所藏民國四十一年至四十二年一月的報紙。其性質為三日刊,每次出刊有兩個版面。發行人為高懷清,高氏字槐青,生於一八九一年,卒於一九七六年,為台南市人。
高懷清常參加各種擊缽聯吟活動,也多次擔任詞宗,漢詩功力頗受肯定。其生平經歷目前所知甚略,僅知曾任《台南新報》、《台灣新聞》記者,亦參加《三六九小報》編輯群聚會。這樣一位詩人,在戰後獨資創辦了《鯤聲報》。總社位於台南市中正路二段二十四號,印刷所是台南市忠明街宗鎮里三十三號之善良印刷局,店主為郭翰。據《台南市志稿》載,其創刊宗旨為宣傳三民主義政府政令及我國固有文化。
《鯤聲報》第一版多為國際和全台灣的時事報導,第二版為全台和台南地區的新聞。內容包括政治、經濟、社會、教育、文化等新聞,並設有詩壇欄,所刊皆為漢詩作品,出現在其中的有許子文、趙雅福、顏興、王鵬程、王榮達、黃谿荃、林海樓等舊南社、現延平詩社社員的擊缽課題或詩作。亦常刊載古典詩社的活動消息。
民國四十二年一月一日起,更在第二版增設「學生園地」專欄,專門提供給青年學子發表作品。此外,一月一日起,也有一個「文學講壇」專欄開始連載,題目有:何謂文學、文學表現之對象、文學與自然的距離、文學之要素等。專欄署名「說愚筆記」,作者說愚,應該就是台南出身、後定居台北的文人謝汝銓。謝氏字雪漁,雪漁和說愚讀音相近,在日治時期曾用「說愚」為名發表詩作。
《鯤聲報》第一版和第二版的下方有廣告欄位,最常出現的廣告就是光華眼科醫院的廣告。光華眼科醫院位於台南市西區大舞台對面,為顏興所開設。顏興也是南社社員,從報上常見光華眼科的廣告來看,可見顏興應常贊助《鯤聲報》。
《鯤聲報》曾於民國四十一年十月十五日起停刊二個月餘,停刊原因係十月七日第二版刊載「青年反共救國團,總統華誕日成立」之新聞,誤植標題「華」字為「葬」字,高懷清為表負責自行停刊,期間亦因此受台南市警察局及台灣省保安司令部調查,直至十二月二十六日始復刊。高懷清多次上呈新聞處敘明經過的公文,現皆保存於台灣文獻館,透過這些資料亦能稍微瞭解戰後的社會氛圍。
在台灣圖書館所藏約僅短短一年份的《鯤聲報》內,可以看到日治時期南社那些詩人,戰後繼續在延平詩社活躍,社友之間也仍緊密互動。這些出生於清領晚期或日治時期的府城文人,在戰後仍持續創作,活躍在文化界的事實,在《鯤聲報》可以得到見證。可惜的是,目前未能見其全貌,期待這份創刊於台南的《鯤聲報》未來能有出土之一日,將成為瞭解戰後初期台灣文學、文化事業發展之重要史料。
(作者為臺陽文史研究學會會員)
熱門新聞 - 南方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