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南方觀點 〉尊重流浪教師 降低偏鄉師資流動
-
-
- 李啟榮
- 2016-10-25
-
-
-
台南市向來是教師甄選的一級戰區,但今年正式教師缺額明顯增加。原因在於,教育局對於國小教師員額控管比例,從去年的百分之十一到百分之十二,調降到百分之八到百分之九;加上四百多位教師申請退休,一口氣開出三百二十一位正式教師缺額。雖然員額控管比例尚不及教育部國教署所期望的百分之八,甚至更低,但已逐年降低代理代課教師比例,也可望扭轉去年因員額控管比例過高,而被扣留兩成補助款的窘境(註:今年度補助款尚未核定)。
儘管如此,偏鄉學校仍存在許多代理代課教師。代理教師一年一聘,很不穩定。雖然服務優良的代理教師,經學校教師評審委員會審查通過後得再聘之,最多可續聘二次,不用每年參加考試,但此一美意並不能阻擋這些代理教師參加正式教師甄選,以利在現實的考量下,尋求更穩定的工作環境。於是,偏鄉學校代理教師異動,似乎成了常態,有些班級年年換導師,學生還來不及適應,就又要換老師了。
只是,當大家都把焦點放在降低代理代課教師比例上時,我們不禁要問:沒有控管,師資是否就沒有流動的問題?正式教師的調動介聘,後面的原因同樣值得關注。例如:校園環境是否友善?校長領導風格與方式是否獲得認同?人力經費是否到位?學校經營是否帶動社區發展?長期以來,政府、民間及各公益團體投入不少資源到偏鄉地區,但是,量足夠了嗎?加以整合了嗎?這些作為是否能有助於師資的穩定?
教育部在今年初曾提出《合理教師員額編制計畫》,要求各縣市改以「各校學生學習總節數(各校依班級規模有所不同),換算應配置之最低教師員額數」,以符合各校學習節數之實際需求;其中,「應配置之最低教師員額數」,係指「正式教師員額」。此方案所增加的經費,由中央來負擔,但地方需自行籌措一成款項。
不同規模學校因兼任行政工作人數不同,其減授節數也不同,導致班級數在臨界點的學校,兼任行政教師授課及行政負擔較大,若以教師固定授課節數,設算不同班級數應有的合理編制數,顯然是比較可行的方向。可惜,後來台南市因財政及其他考量而未參與。
近來,教育部又提出《偏遠地區學校振興條例》草案,要求偏遠地區學校如辦理獨招,獲聘任之教師須綁約六年,引起社會各界熱烈討論。綁約六年是否太久,可以研議,但基本的核心問題不是把人綁住就好,我們要留住老師的人,還要能留住老師的心。
在此,筆者提出兩點呼籲。首先是,許多偏鄉學校遠在山區,遇到天災,路崩石落,生命財產沒有保障。去年就曾發生因山區大雨,在阿里山任教的老師於開車返校途中,不幸被落石砸死的情事。他們都是對偏鄉教育投注熱情的人,政府應該給他們一條安心上下班的道路。
其次,如果代理代課教師存在校園的情況不能完全避免,請給予代理代課教師最基本的尊重,包括:按時發放薪資、依規定辦理勞健保、沒課時提供休息場域、人性化的對待態度等。相信這些目前仍是所謂「流浪教師」的代理代課教師,也是國家未來正式教師的儲備人員,會以最大的教學熱情和本職學能來回饋我們的學子,這才是國家之福。
(作者為台南市教育產業工會副理事長)
熱門新聞 - 南方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