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南將軍區農會 創蘆筍上億商機
-
-
- (記者盧萍珊)
- 2017-08-08
-
-
-
- 將軍區農會與農民契作蘆筍,並由農會員工分級包裝,以客製化送到客戶手中。(記者盧萍珊攝)
- 將軍區農會總幹事吳明成,積極推動蘆筍契作、胡蘿蔔專區等,以期提升農民的收益。 (記者盧萍珊攝)
- 農村旅遊服務中心內部整修,推出「地利小食」火鍋,多數選用在地農民生產的蔬果及肉類,讓消費者品嘗在地食材的好滋味。 (記者盧萍珊)
農會積極轉型 留住新農人
創立於民國1927年的將軍區農會,走過90年歲月,老店面臨改變才能因應現有的農村需求。近幾年農會積極轉型,推動經濟價值高的蘆筍契作,年產值高達1億元,改善農民生計,期能將年輕農民留在地方。
將軍區農會現有會員有2300多人、贊助會員有1300多人,儘管農會成立宗旨是以服務農民為目的,但隨著務農環境改變,農會角色也要跟著轉型。
總幹事吳明成表示,農村人口老化嚴重,光在將軍區,每次召開理監事會議報告會員現況時,就會有20多位老農因去世喪失資格。為能創造更好的農村環境,留住新農人並贏得信賴,這是農會積極轉型的首要工作。
胡蘿蔔專區 友善耕作環境
早期的農業是由農民負責生產,賣給大盤商銷售,但隨著國內的農業環境改變,為不讓大盤掌控產地價格,農民參加共同運銷,做好分級包裝,更有些新農人利用網路販售自己栽種的蔬果,確保收益。
吳明成表示,為讓農民不被剝削,農會轉型做品牌及行銷,以將軍區種植面積最多的胡蘿蔔為例,農會推出胡蘿蔔專區120公頃,以友善的耕作環境,利用生物防治,減少化學肥料使用,讓危害胡蘿蔔的線蟲往土壤的最底層,不再阻礙生長。
蘆筍種植面積冠全台
另將軍農會積極推動經濟價值高的蘆筍種植,吳明成說,國內7天蘆筍需求量為7公噸,但自產僅占2公噸,其餘仰賴進口。為搶攻蘆筍市場,2年前與農民契作,並推廣溫室栽培方式,目前將軍區蘆筍種植面積約有40公頃,其中溫室有6公頃,而與農會契作有2.6公頃,溫室有1.1公頃。將軍區也是全台蘆筍種植面積最多的地區。
採取契作方式,可以穩定蘆筍的交易價格,不再被大盤商予取予求,而搭建溫室種蘆筍,更能延長採收時間,並錯開室外種植的盛產期,確保蘆筍的售價,可以維持在一定水準,以近2年的市場拍賣價來看,每公斤都從100元起跳。
設生化檢驗站 重視品管
農會為確保契作蘆筍的品質,也設有生化檢驗站,可檢出殺蟲、殺菌的農藥殘留,因重視品管更受到餐廳及業者青睞,讓詢問度增加。
研發蘆筍香鬆 發揮殘餘價值
雖然將軍蘆筍在市場上有好口碑,但為長遠的蘆筍產業著想,還是要不斷求變、求新。
為符合訂單規格,農會在整理包裝時,總要切掉1/3的長度,這些被切掉的蘆筍,其營養成分、纖維質都還在,直接丟棄很浪費也可惜,於是研發蘆筍香鬆,並搭配牛蒡及南瓜,符合現代人養生觀念,先用油炒香後,再加以乾燥、調味,依各種蔬菜比例不一,推出好吃的蘆筍香鬆,適合葷、素食民眾食用。
推農村小旅行 品嘗地利小食
除提升農民收益外,農會也讓農村旅遊服務中心活化,租給年輕的經營者,承租的蔡仕霖與妻子徐麗敏,看好農村體驗市場,與將軍區的青農合作,推出農務體驗,不僅帶著遊客到田裡認識作物生長過程,還能採收蔬果,最後還能將採摘蔬菜烹煮下肚,感受不一樣的農園生活。
蔡仕霖指出,除有農村在地小旅行,再將遊客中心內部整修,取名為《地利小食》賣火鍋,火鍋的內容物多數選用在地農民生產的蔬果及肉類,不添加一些加工食品,希望透過這種方式,讓消費者了解食用的蔬果究竟是怎樣生產的?除進一步感受生產者的辛勞,也可品嘗到在地新鮮食材的好滋味。
熱門新聞 - 社團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