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玩具復活
-
-
- ...
- 2018-06-18
-
-
-
台灣玩具圖書館協會以環保與教育為核心價值,在過去兩年內,回收二手玩具近百噸,經整理、分類、交換,讓玩具復活,並找到下一個主人。桃園市日前舉辦「玩具復活節」活動,吸引五百多位家長和孩子共同玩玩具,是最好的親子教育。
兒童成長過程中,都會玩遊戲及玩具,除了帶來樂趣,還可提升認知、行為與學習能力,促進身心健全發展,幫助孩子掌握日後生活中所需的技能。同時經由一起玩玩具,培養更融洽的親子與人際關係。
最早的玩具,通常是用石頭、樹枝、泥土等自然界的東西做成,隨手就可取得,也百玩不厭。古羅馬時代的小孩,會玩棍子、弓箭、溜溜球,及用蠟或陶瓦作的娃娃。古希臘的孩子長大結婚時,會把小時候玩過的玩具,拿到神殿奉獻給神明,代表已經成年,不再玩玩具了。
依照玩具性質,可分為社會性玩具、認識性玩具、活動性玩具、科學性玩具、語言類玩具等多種。隨著工業化與電腦科技的進步,傳統的彈珠、陀螺、尪仔標、洋娃娃、積木等,已經不再那麼受小孩喜愛,取代的則是各式公仔或電競遊戲機等現代玩具。
家長寵愛小孩,經常購買新玩具給孩子玩,有些家庭玩具堆積如山,玩膩的玩具隨便亂丟,甚至有些玩具還沒拆封就被拋棄,這種玩具等於失去了生命。然而還有許多小孩因經濟條件較差,卻沒有玩具可以玩。如果能將家中多餘的玩具捐出,讓玩具找到新歸宿,帶給其他兒童歡樂,豈不更有意義?
熱門新聞 - 每日談
- 擲銅板(2018/07/17)
- 鵝毛(2018/07/18)
- 門牌(2018/07/19)
- 獬豸(2018/07/22)
- 鼠患(2018/07/23)
- 床(2018/07/24)
- 手銬(2018/07/25)
- 斑馬非馬(2018/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