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轉型正義 蔡政府不能激化為政治清算
-
-
- ......
- 2016-05-23
-
-
-
系列社論六之五
蔡英文總統在就職演說中訴求社會的公平與正義,宣示:「我會在總統府成立真相與和解委員會,用誠懇與謹慎的態度處理過去的歷史。追求轉型正義是在追求社會的真正和解,讓所有台灣人都記取那個時代的錯誤。」蔡總統決定在體制內推動轉型正義,如果以批鬥手段處置,即可能淪為政治清算。
轉型正義,是以「轉型」與「正義」兩個語詞元素組成的複合語詞。在政治學上,「轉型」是指一個國家的社會發展,由「傳統社會」朝「現代社會」轉變;其政治發展,則由「皇權專制」/「極權專制」,朝向「君主立憲」/「民主共和」演進。台灣於一九八七年七月十五日,解除長達三十八年的戒嚴令之後,在政治上即已漸次邁向民主共和。
在政治哲學上,從古典到現代「正義」都是重要議題。古希臘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對正義的討論汗牛充棟。現代美國著名哲學家約翰.羅爾斯一九七一年出版的《作為公平的正義:正義新論》,針對正義提出全面性、系統性闡述,將公平正義催化為普世觀點,喚起美國政治學家亨廷頓定義的第三波民主化國家正視轉型正義。
上世紀七○年代起,轉型正義浪潮席捲新興民主國家。聯合國於二○○四年就轉型正義定義為:「轉型正義是一個社會處理大規模濫權的遺緒,所進行和建立的程序及機制,其目的在確立責任、服膺正義並成就和解。」並揭櫫轉型正義四大元素:促進真相、追求正義、侵害賠償、保證不再發生;同時訂定每年三月二十四日為「轉型正義日」。
進一步說,轉型正義是一個國家由極權政權轉型為民主政權後,新政權對舊政權以其公權力迫害人民權利的行為查明真相,就不正義事件進行處理,或對受害者予以補償,或對加害者予以懲罰,進而將對立仇恨轉化為和平相處。民進黨首次執政之前,即已搭上全球性的轉型正義列車,蔡英文全面執政後更將轉型正義列為五大政治改革之一。
新國會成立後,民進黨團於三月中挾其多數將所提《促進轉型正義條例》草案強行付委。草案明定行政院下設獨立機構「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在兩年內推動四大任務:開放政治檔案、清除不義遺址、還原歷史真相、處理不當黨產。蔡總統就任時,更宣示在總統府成立獨立機構「真相與和解委員會」,強調三年內完成轉型正義調查報告。
蔡政府府(總統府)院(行政院)罔顧疊床架屋而有濫設黑機構之訾議,火急火燎驅動轉型正義之遂行,將處理歷史時段定為自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宣布投降,至一九九一年四月三十日台灣終止戡亂時期止,舉凡政黨、隨附組織和受託管理人都列為追查對象。民進黨針對長時間跨度、大陣仗鉤鎖羅織,必將掀起持續長久的腥風血雨。
轉型正義不是洪水猛獸,藍營應可平常心對待,俾將歷史真相還給歷史、社會正義還給社會。但民進黨轉型正義一旦過於激越,流於抄家滅族式的清算,轉型正義必然成為洪水猛獸。何況,蔡政府若藉轉型正義引爆政治鬥爭,轉移兩岸外交、經濟發展力不從心的焦點,那麼轉型正義絕不能造就台灣和解,反而會成為撕裂台灣的元凶。
- 民進黨禮讓柯文哲?各取所需!(2018/04/18)
- 人才外流嚴重 政府不應再坐視不理(2018/04/19)
- 有水當思無水之苦,共體時艱面對旱象(2018/04/22)
- 兩韓關係趨緩,兩岸何以不能?(2018/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