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進黨應走中道路線,避免遭獨派綁架
-
-
- ......
- 2018-12-11
-
-
-
蔡總統因九合一選舉大敗而辭去民進黨主席,黨部人事也有更迭,由於現階段的黨機器改組將影響到二○二○年總統及立法委員選舉的提名權,勢必牽動黨內派系的新一波角力。蔡英文原先希望行政院長賴清德接受慰留後,能共同穩定政局,不料賴揆上星期「離開是為了讓總統有機會大破大立」一番話,卻打翻她的精心佈局,若非賴另有盤算,否則無須此時就棄蔡總統而去。
雖然為了化解政治危機,蔡總統把所有敗選責任攬在自己身上,但黨內的檢討仍舊無法平息眾怒,不僅成了各派系針鋒相對的出口,更令國人感到這個蔡政府自我感覺良好、已經脫離民心太久,難怪會無視於民眾的憤怒,所以選舉大敗也不是意外結果。
在「牆倒眾人推、樹倒猢猻散」的現實考量下,民進黨各派系開始合縱連橫、集結勢力,此刻無不虎視眈眈地望著中央黨部大位,希望能把握難得的機會,力挺自己人選進駐黨部,進而主導民進黨未來的政策辯論,特別是主導兩岸路線。
隨著力推的「東京奧運台灣正名」公投案被國人拒絕後,兩年多來一直被蔡政府壓制的獨派,盼能抓住此良機,在黨內選舉中順勢擴大基本盤,因此欲結合非新潮流的其他派系,共同推舉新人出馬。更重要的是,剛落選的林佳龍或陳其邁恰好符合各界對中生代接班的呼聲,也成了他們心中的活棋。
民進黨內最有實力的新系當然不可能缺席黨主席選舉。事實上,蔡政府內充斥著新系成員,身為新系龍頭的陳菊及賴清德實難為執政不力推卸責任,但由於新潮流向心力強,其他派系難望其項背,若不團結就難以對決。據傳,新潮流屬意文化部長鄭麗君出馬競逐黨主席,以確保接下來的黨部人事及提名過程能受其掌握。
當然,民進黨黨主席選舉是其黨內事務,外人不需評頭論足。但由於民進黨是執政黨,也在立法院掌多數席次,因此下任黨主席對國家未來走向的看法及決策,都將影響政黨競爭,因此很難說只是民進黨內部事務。
雖然此次選舉不涉及兩岸事務,但國民黨的多位市長當選人皆表態將以「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原則推動兩岸交流,因此執政黨的態度就相當關鍵。為了安撫民心,蔡政府現階段已不再對大陸官員來台強行設限,也不以要求陸方官員必須與陸委會官員見面為訪台前提,反而多方鼓勵互訪,也因此台北與上海的「雙城論壇」才得以順利進行。
由此可知,此次選舉雖不是對蔡政府兩岸政策的直接否定,但選舉結果已清楚表明國人不願兩岸持續對峙,反而希望執政黨應儘速找到化解彼此歧見的藥方。要接受「九二共識」也好,希望提出新論述也罷,民進黨新任黨主席的最重要任務,就是讓該黨的兩岸政策回歸務實,不要再以打高空、根本做不到的維持現狀包裝其台獨言論,因為這才是危害台灣生存及影響台海穩定的最大禍害。
當陳水扁受困於貪腐醜聞時,不思自我檢討,反而向獨派取暖,不僅使自己的執政根基嚴重受挫、兩岸關係陷入戰爭邊緣,更連帶影響我國對外關係。雖然蔡總統在選後向國人及訪台友人重申其維持兩岸現狀的承諾,但民進黨的未來兩岸路線,才是國人關心的焦點。
蔡總統雖已不再是民進黨主席,但仍對黨的兩岸路線有指導之責任,應公開悍拒獨派繼續拿台灣利益及民進黨為要脅,並嚴正提醒接班人切莫走偏激的台獨路線,以免陷兩岸關係於戰火邊緣,因為那將是災難的開始。
- 台灣內外情勢多變,蔡政府切勿冒進(2019/02/12)
- 兩大黨路線差異是明年總統大選重頭戲(2019/02/13)
- 經濟警訊響不停,政府淡定應變能保二?(2019/02/14)
- 蘇揆所提兩岸政策真是民意高度肯定?(2019/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