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永和第三高票所釋放之信號應獲正視
-
-
- .
- 2018-11-27
-
-
-
二○一八年九合一選舉暨公投系列社論三
在韓流狂潮席捲之下,本屆市長選舉台南市民進黨黃偉哲得票三十六萬七千五百多張,小勝國民黨高思博的三十一萬二千八百多票,兩人相差五萬四千多票;令人驚訝的是,龍崎區牛埔里長陳永和以無黨籍身分參選,居然得到十一萬七千一百多票,遠超過林義豐與前縣長蘇煥智,這個現象所釋放的強烈信號,非常值得新科市長黃偉哲正視。
從大環境來看,民眾對生活品質日益重視,這次公投案就有多案與空氣品質以及核電或綠電有關。民進黨政府上台後橫柴入灶,倒行逆施,引燃遍地烽火,導致今年落得與四年前國民黨大敗極其相似的下場。民意如流水,可以載舟,當然也可以覆舟!
極力反對牛埔里設置台灣南區事業廢棄物綜合處理中心的陳永和,長年力爭屢屢受挫,遂在今年七月決定參選市長,至今只有四個月;該里設籍者四千人,但常住者只有一百多人,是典型的偏鄉。外界看來,此舉猶如蚍蜉撼樹,現在竟獲多達百分之十二點多的支持,儼然就是一場可比韓流的小型龍捲風。
值得注意的是,高思博也曾表態,主張透過區域計畫將這片惡地地形劃為自然地景。如果將之視為一種不明言的公投,陳、高兩人反對龍崎掩埋場的立場,即獲百分之四十五的支持,當然值得嚴肅對待。
去年底台南社大空拍發現市府以防災為由,發給水土保持施工執照,致業者挖毀馬頭山泥岩。水利局解釋,牛埔泥岩既非地質法規範的地質遺跡環境敏感區,也非文化資產保存法公告的自然地景。今年一月底,一向支持民進黨的陳永和,高舉「賊仔政府」看板,到市府抗議靜坐二十四小時,引起許多關注。這個場景,是何等反諷。以前民進黨在野時喜用這四字攻擊執政黨,怎料竟有打臉自己的時候。
陳永和的選舉公報,政見只有短短十個手寫大字:「還政於民,打造公民城市。」主張公民共商市政、共治預算,公民推薦局處首長,市長每季向公民請益等等。儘管這只是理想國式的訴求,但無疑真實反映了他心靈受創後的心境。
在環團的推波助瀾下,陳永和聲勢漸起,網路聲量也越來越大,不但有金曲歌王為他錄製競選歌曲,最後還有一向不支持特定候選人的網路社群破例宣布支持陳永和。能夠短期吸聚這麼多的支持,代表府城民怨已深。在龐大壓力下,八月上旬,掩埋場人員全面撤離。
行政院長賴清德在台南市長任內,曾承諾未跟民眾溝通前不會許可開發;代理的李孟諺也承諾在中央與地方未有共識前,不會核發水土保持施工許可。選前一個月,環團施壓各候選人同意在當選後撤銷開發許可,但黃偉哲與林義豐拒簽。
黃偉哲其實面臨一個困境,立法院幾年前通過他與許添財等人提案,建議暫緩開發這個事業廢棄物處理中心,其中引文建會提出的調查報告,指泥岩惡地形實為重要觀光資源,「值得列為自然環境特殊景觀保存地區」,若因開發而毀於一旦,損失將難以計量。
如今黃偉哲順利當選,環團自然希望他不忘初心,他則重申不僅程序必須合法,還要獲得居民同意,甚至再加一道關卡,須有專業第三方公正單位審議通過,三者均備,才有足夠的正當性來談動工。這樣的表態雖然四平八穩,其實他大可呼應自己的初衷,由文化資產保存法出發,順勢推動設置國家級「惡地地質公園」,作為鄉土文化教育基地,向陳永和及環保團體伸出友善的橄欖枝。
- 經濟警訊響不停,政府淡定應變能保二?(2019/02/14)
- 蘇揆所提兩岸政策真是民意高度肯定?(2019/02/17)
- 一「蛋」之不治,何以天下國家為?(2019/02/18)
- 何謂「改變兩岸現狀」非台灣可片面解釋(2019/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