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在乎人民死活,治安怎麼會好?
-
-
- ...
- 2018-06-25
-
-
-
台灣十二天內發生三起駭人聽聞的分屍案,造成人心惶惶,死刑議題再度浮上檯面。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卻強調,這些治安案件都是零星個案,台灣是治安非常好的國家,但「任何再怎麼完美的社會,還是會有一些犯罪事件發生」。這種論調反映政客冷血無情,更證明民進黨政府不在乎人民死活。
二○一四年北捷發生鄭捷隨機殺人案件,前後造成四死二十四傷,致使北捷乘客惶恐不安,直到二○一六年五月十日兇手鄭捷伏法,治安陰霾才逐漸散去;同樣的,分屍案頻頻發生,社會當然普遍擔心害怕,負責任的政府應積極強化治安,遏止暴戾之風,讓兇手接受法律制裁,還給國人安全平和的社會,男女老幼都不用恐懼擔憂。
然而,民進黨政府卻極力淡化問題的嚴重性,反而把重點擺在撇清責任,拚命為自己辯護。徐國勇指出,雖然近來發生比較驚悚的社會案件,但台灣整體治安在全世界的評比是首屈一指;雖然有不良治安事件,但都是「零星個案」。他還強調,執行死刑要非常謹慎,因為攸關人命。
台灣治安比起其他國家確實較好,卻未必是民進黨政府的功勞。近二十年來,台灣治安最糟的時期,就是陳水扁執政時代。馬英九總統上任之後,重大刑案發生率逐年降低,破案率相對提高。民進黨政府拿國民黨政府奠定的基礎自吹自擂,又誇耀二○一七年的治安表現比前一年的數據要好,卻不提目前治安若干方面,其實比以前退步。
舉例來說,每十萬人的犯罪率:暴力犯罪和竊盜案略減,但詐欺案件方面,從二○一五年的九十點二四人,增加為二○一七年的九十五點九五人;一般傷害案件從四十七點三九人,增加為四十九點七八人;毒品案件更從五萬三千二百六十二人,增加為六萬四千零四十七人,試問:治安是變壞還是變好?
民進黨為了美化治安政績,經常引述片面數據。舉例來說,警政署宣稱,二○一七年酒駕死亡首度降至百人以下,看來似乎很有績效,其實是酒駕死亡人數統計,只限於因酒駕車禍當場或二十四小時內死亡的人數。以二○一六年為例,警政署統計的酒駕死亡人數是一百零二人,交通部運輸研究所統計卻是是五百三十三人,相差五倍之多。可以想見,民進黨政府統計黑數比起犯罪黑數,絕對有過之而無不及。
民進黨政府對已定讞的四十三名死刑犯,遲遲不肯槍決,美其名說是攸關人命,必須謹慎,其實就是要廢除死刑。姑不論廢除死刑本身就有很大爭議,只要看許多歹徒行兇,經常嗆聲「反正殺幾個人又不會死」,就能了解其後遺症之嚴重,真若廢除死刑,暴戾之氣必然更加高張。
在民進黨如此心態和作為之下,縱然能將治安數據粉飾得很亮眼,但沒有死刑的威懾,為非作歹的暴徒無所忌憚,殺人分屍命案很可能還會出現,想起來怎不叫人心驚膽跳?
- 經濟警訊響不停,政府淡定應變能保二?(2019/02/14)
- 蘇揆所提兩岸政策真是民意高度肯定?(2019/02/17)
- 一「蛋」之不治,何以天下國家為?(2019/02/18)
- 何謂「改變兩岸現狀」非台灣可片面解釋(2019/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