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交部稱大陸為「中國」 挑釁意味濃
-
-
- ------
- 2018-04-10
-
-
-
菲律賓日前將七十八名涉嫌電信詐騙的台灣嫌犯遣送中國大陸,外交部與陸委會都以新聞稿表達嚴正關切與抗議。值得注意的是,外交部在連續兩天的新聞稿中,都將中國大陸稱呼為「中國」,此一稱呼方式違背蔡總統的宣示,讓人質疑蔡政府是否已重回陳水扁執政時的「一邊一國」主張;何況外交部對中國大陸直呼為「中國」,對大陸當局的挑釁意味相當濃厚。
政府如何指稱「中國」?我方歷經若干轉折。在兩岸處於武力對峙時期,當時中華民國受到國際社會支持,因而我政府自稱為中國。其後,隨著中華民國失去聯合國代表權,外交戰場上節節敗退,而大陸當局又以「中國」的唯一合法代表自居,我政府逐漸自稱為中華民國。
為了避免國際社會對「中國」產生混淆,甚至將中華民國視為大陸當局所稱的「中國」的一部分,李登輝時期制定國統綱領,一九九四年陸委會公布〈台海兩岸關係說明書〉,將國統綱領中的「一個中國」界定為歷史上、地理上、文化上、血緣上的中國,暫時分裂分治的中國。一九九七年,陸委會發言人高孔廉指出,台灣加上大陸等於中國。過去政府也宣導「中共非中國」,避免「中國」被大陸當局獨占。
蔡總統在就職演說中,宣示「會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及其他相關法律,處理兩岸事務」。而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包括增修條文)以及兩岸條例,兩岸分為自由地區與大陸地區(如憲法增修條文第十一條)、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如兩岸條例第一條)。換言之,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兩岸條例,我政府應以「大陸地區」、「中國大陸」稱呼對岸。
四月四日,陸委會針對菲律賓將台籍嫌犯遣送中國大陸,在新聞稿中指出,菲國將台籍嫌犯強行押往「中國大陸」。此一稱呼合乎中華民國憲法架構的規定。但四月三日、四日兩天,外交部的新聞稿都將大陸稱呼為「中國」,很明顯的推翻了蔡總統有關於以中華民國憲法架構處理兩岸關係的重大宣示。
外交部並非自蔡總統執政之後即將大陸稱呼為「中國」,例如,去年七月二十七日,柬埔寨也將涉嫌電信詐騙的台籍嫌犯遣送中國大陸,當時外交部的新聞稿係以「中國大陸」稱呼對岸。換句話說,當時的外交部長、老藍男之一的李大維,尚能依據中華民國憲法架構處理兩岸關係。但是,一向被視為獨派的吳釗燮就任外交部長後,已將中華民國憲法架構視為無物。
倘若吳釗燮是兩岸關係門外漢,或許出自於「無心之過」,但吳釗燮在扁朝時歷任陸委會主委、駐美代表等要職,陳水扁說出「台灣與對岸中國一邊一國」時,更是總統府副秘書長,他不可能不理解稱呼大陸為「中國」所可能引發的兩岸關係效應。
今年初以來,蔡總統大幅更換外交、兩岸團隊,難道其用意就是要激怒「中國」嗎?
- 有水當思無水之苦,共體時艱面對旱象(2018/04/22)
- 兩韓關係趨緩,兩岸何以不能?(2018/04/23)
- 遭質疑的教長處理管案恐留更多爭議(2018/04/24)
- 篤定?猶疑?新投族與首投族投票意向(2018/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