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保與發展:觀塘案與台電供電困境
-
-
- ......
- 2017-11-02
-
-
-
今年八一五大潭發電廠天然氣斷氣導致全台大停電,凸顯台灣供電的脆弱性。十月下旬,環保署再度審議位於大潭藻礁的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環評案,則因過半數環評委員認為資料不足而流會,台電方面表示,若第三接氣站無法順利推動,未來供電穩定就會有困難。推動乾淨電力絕對是正確的觀念,但藻礁案凸顯了發展乾淨電力也會與環保相衝突,蔡政府應審慎面對此一問題。
中油第三接氣站規劃落腳的地點觀塘工業區,早在民國八十六年即已提出開發計畫,其中包括專用港和設置天然氣進口、運輸、儲存等業務。民國一○四年八月十七日,行政院國發會通過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投資計畫,並且由經濟部督促及協助中油以民國一一二年全量營運為努力目標。
根據中油公布的資料,目前中油僅在台中和高雄各有一座接氣站,因而北部的天然氣發電廠所需之天然氣必須仰賴管路送往北部。再者,現有兩座接氣站供應目前國內所需天然氣已趨近飽和,而未來尋求替代發電的發電廠都在北部,兼之大潭發電廠也在北部,因此,第三接氣站設於北部最符合實際需要。
由此看來,第三接氣站設於鄰近大潭發電廠的觀塘工業區的確入情入理;但是,由於此案不但可能破壞面積廣達兩百三十公頃的藻礁,還恐傷害一級保育類動物柴山多杯孔珊瑚,因此環保人士希望第三接氣站計畫另尋替代方案。麻煩的是,第三接氣站計畫不但已因此延宕,甚至不易覓得替代地點。
此案之所以影響甚深,在於大潭發電廠的發電量高居全台第二,而且還規劃取代核四廠;滿載發電時能供應北台灣三分之一用電,新竹以北,包括新竹科學園區有八成的工業用電都靠大潭發電廠。在觀塘案卡關之後,三年後台灣就將面臨缺電危機。
台灣碰到的乾淨電力發展與環保之間的衝突,還不只觀塘案。七月底,環保署針對六個離岸風力發電機組進行環評審查;不料,彰濱工業區外海設置離岸風力發電廠卻主動撤案,原因則與彰濱工業區附近海面的白海豚有關。
白海豚並不是第一次「阻撓」開發案,原本規劃設於彰濱工業區的國光石化案即因白海豚而喊卡。據調查,如果按照目前台灣西岸白海豚的死亡速度,有可能到八年後就將滅絕。而離岸風機的噪音不但對海洋哺乳類的聽力造成傷害,甚至還可能導致迷航、擱淺、無法覓食,對白海豚的存活相當不利。
發展乾淨電力的用意在於避免發電對環境造成破壞,但台灣目前在發展乾淨電力的過程中,就碰到能否與環境和諧共存的問題。第三接氣站固然影響大潭發電廠的發電能力,進而影響台灣供電穩定的問題;離岸風電開發受阻,同樣也會影響綠能的供電能力。能否化解並提升乾淨電力供應能力與破壞環境之間的矛盾,恐是「非核家園」能否如期達陣的關鍵因素之一。
- 人才外流嚴重 政府不應再坐視不理(2018/04/19)
- 有水當思無水之苦,共體時艱面對旱象(2018/04/22)
- 兩韓關係趨緩,兩岸何以不能?(2018/04/23)
- 遭質疑的教長處理管案恐留更多爭議(2018/04/24)